年夜饭年宵花智能“年货”装点兔年新春 消费提振年味足******
年夜饭、年宵花、智能“年货”装点兔年新春
消费提振年味足
买年货、贴春联、送年礼……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年味渐浓。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既是人们对家浓浓眷恋的承载,也是年度消费旺季。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传统购物需求与有利购物环境相遇,会释放出怎样的活力?“年货经济”呈现出哪些新亮点、新趋势?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餐饮行业迎复苏“拐点”,多地发放消费券激发城市“烟火气”
“过去一年大家都挺辛苦,今年不少人选择回家过年,就想着赶紧一块聚一聚。”1月17日中午,陈先生和同事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火锅店用餐,尽管排队等了将近半小时,大家用餐还是很尽兴。
堂食排队等位景象重现,外卖订单量持续增长,近期各地餐饮业已迎来了新一波消费热潮。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提振了商户的信心,许多店家加紧备货补充人手,迎接春节假期的新一轮消费复苏。
“目前餐厅的年夜饭预订情况非常火爆,包房早就订满了!”1月18日,深圳天瑞轩粤菜餐厅大堂经理陈先生介绍,市民一般会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预订年夜饭,年夜饭第一轮用餐时间从15时30分到18时,间隔半小时后开始迎接第二轮客人。
“今年春节预计是一个行业消费复苏的拐点。”北京胡大饭馆运营负责人张胜滔说。“通过近期的年夜饭预订等数据,我们发现线下消费加速恢复的同时线上订单也有较快的增长。”业内人士预计,春节前后能达到这三年来最好的状态。
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了解到,针对当前消费逐渐回暖、消费信心逐渐恢复等特点,重庆启动2023“爱尚重庆·迎新消费”促消费活动,力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以节兴市,促进商贸经济增长实现“开门红”。同时,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机构、支付平台等社会资金共同发放消费券和消费红包,带动餐饮、住宿、零售、文旅等行业广泛开展打折让利、优惠叠加、满额递减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补。
1月17日,广州发放第二轮1000万元消费券,其中不乏“满1001减1000”“满101减100”等大额券;1月14日,北京经开区首轮10万张新春消费券上线仅1分15秒就被一扫而光,22分钟后就产生了第一笔核销订单;1月11日,天津第二期“津乐购”消费券正式启动发放,设立汽车、家电、百货零售、餐饮文旅等四大消费券类型,总计发放1.1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布发放消费券,覆盖时尚购物、餐饮、文旅等多个领域。金额之大、平台之广、种类之多,为历年春节罕见。
“在限定的时间消费,可令消费券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令消费市场升温。”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记者,数据显示,给民众发放电子消费券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是直接发放现金的2倍。政府发放电子消费券,可以掌握消费大数据,及时了解大众的消费偏好、消费特点,挖掘阻碍消费升级的难点、痛点,为下一步的纾困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多地商务部门既往数据显示,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明显。去年6月至12月,湖北省先后投入12.59亿元财政资金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金额50.46亿元。据天津市商务局测算,本轮投放的1.15亿元消费券,叠加企业、平台打折让利和补贴,预计拉动消费33亿元以上。
“团圆宴”“整席解决方案”……方便易操作、还原餐厅风味的预制菜成新宠
随着“乙类乙管”措施实施、返乡人员增多,今年春节各大品牌预制菜、年菜的发力点,已从前两年的“就地过年”“一人食”“小家庭装”转变为“团圆宴”“整席解决方案”等。从梅菜扣肉、四喜丸子等传统年菜到胡椒猪肚鸡、花椒鸡等养生菜品,方便易操作、还原餐厅风味的预制菜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年夜饭新选择。
腊月二十三,在江苏淮安工作的王强踏上归途,与往年不同的是,他在汽车后备厢准备了满满的预制菜年礼。他告诉记者,“饭店年夜饭爆满,预订排单要提前半个月,今年迟了没订上。我干脆把淮扬美味搬回家,也可以做一桌丰盛的团圆饭!”
“我们开发的国宴、家宴系列产品,符合中国春节的团圆需求,特别是‘淮扬一品’‘佛跳墙’产品,因味美、料鲜、品好、安全,深受顾客喜爱。”据百斯特公司董事长王强众介绍,预制菜主打美味便捷,科学的食材搭配、先进的锁鲜工艺让年夜饭变得更加美味、简单,让家人有更多的时间温馨交谈。
《2023抖音好物年货节》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电商的年夜饭预制菜提早进入预订高峰,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8%。在已上线超过4000款年夜饭预制菜中,销量前五依次为:年年有鱼锦鲤造型八宝饭、川味年夜饭家宴套装、佛跳墙海参鲍鱼花胶盆菜、猪肚鸡煲汤半成品、胶东花饽饽兔年礼盒。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预订高峰一般出现在春节前一个星期,今年则提前了半个多月。“今年年夜饭预制菜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启动时间早,各大平台普遍在2022年12月中旬开始设置年货场。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提前规划过年安排,预制菜消费比平台和渠道更早、更积极。”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介绍。
“目前,年轻群体掌握了家庭消费大权并成为年夜饭的消费主力,80、90后追求效率、对厨艺缺乏自信等特点也愈发明显。”据盒马调研,“在家吃年夜饭”仍是春节主流,有五成以上用户会使用预制菜。2022年,盒马工坊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5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年夜饭主导者,预制菜成为较优选择。数据显示,“自己做+买一部分预制菜”的受访者比例为32%,享受动手料理食材的乐趣又能吃上硬菜;有21%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套餐礼盒,多为送礼或最大程度减少做菜负担和失败风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春节前夕,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纪委监委第十一派驻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监督“探头”作用,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全区配餐企业、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开展预制菜品安全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涉检单位的食品经营许可资质,并对预制菜从食品原料采购、生产、包装、检验、存储条件、销售等环节进行系统性检测。
“我们把缺斤少两、包装损坏、食品过期等问题作为重点检查方向,对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的预制菜品进行了现场抽查,将发现的问题形成清单,现场交办,督促立行立改,确保大家过安全年、幸福年。”该纪检监察组组长郭荣亮说。
年宵花走俏,年货热销,消费升级装点新年味
“最近花市热闹得很,我和我爹都快忙不过来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颜色喜庆、寓意吉祥的年宵花,也被列入不少人家的年货清单。像这个‘好运来’就很受欢迎,给新年讨个好彩头。”春节前夕,云南昆明斗南花市人头攒动,一位摊主指着面前的鲜花热情介绍着。
春节近、年味浓,到斗南花市购买鲜花、盆花,为家里增添盎然春意和年味儿也成了春城人过年前的重要“仪式”。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各类水仙、红色系花卉和兰花系花卉备受消费者青睐,寓意花开富贵、吉庆祥和。
全国每10枝鲜花就有7枝出自斗南花市。随着市场回暖,斗南花市购销两旺。商户们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提前做好了货品储备,迎接春节销售旺季,同时利用抖音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市场上直播带货的声音此起彼伏。
“今年回家过节走亲访友的人多了,过年前后也是婚嫁的高峰,鲜花需求量很大,我们的订单也多了起来,我要趁这几天抓紧补货。”一位前来批发的花店老板说。
果冻橙、沃柑、砂糖橘、红心柚等柑橘类热销,车厘子、草莓、榴莲等也成了市民年货采购单上的常客……进入年货采购高峰期,北京新发地市场提前从全国各地水果主产区储备调运了充足的水果,近几天水果的上市量都保持在1.2万吨左右。1月17日,首届新发地年货节开幕当天的成交量达到10.5万吨,交易额7.26亿元,极大丰富了市民春节餐桌。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发地市场共有4500户商户,今年春节期间有2000户商户留守市场,并在产地增加储备,全力保供首都春节期间“菜篮子”“果盘子”。
随着时代变迁,年货的定义已不止于年夜饭、年宵花等,年货采买也不一定要在商超市场完成。
在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活动中,食品、美妆、家居、娱乐等各品类销量纷纷大涨。淘宝天猫数据显示,含“兔”商品增长明显,对联、红包、灯笼、中国结等成为春节消费“标配”。
从天猫年货节的统计报告来看,消费者的购物方向主要集中在提升免疫力、关爱健康、智能陪伴、萌宠治愈、沉浸式宅家、云端生活、近郊社交、复古风潮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家居产品中,投影仪、小酒吧、养生茶的销量位列前三;升降式办公桌、人体工学椅、小型无墨打印机则成为办公界“新三大件”。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中,智能产品跻身“年货清单”新选择,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潮智能产品登上了年货的销量榜单。
“从年轻人的视角看,年货这个概念其实不再是吃吃喝喝,而在于快乐的体验。”业内人士认为,在蓬勃发展的新消费市场中要想获取更多的年轻消费者,还要大力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引导品牌积极创新。
线上线下满满的购物车,正是“年货经济”红红火火的写照。
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2023年,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我们充满信心。”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康义介绍,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扩消费、扩内需的中长期规划的方案,对扩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费场景,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出一系列安排。这些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将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和消费规模都将稳步恢复和提升。
消费活则经济活,消费兴则城市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国内消费市场扩内需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谈及今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康义总结了几个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二是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三是新消费热点在不断涌现。四是就业稳、收入增有利于拉动消费。
“2023年中国经济肯定会整体好转。经济好转,就业会相应改善,居民收入也会相应提高,这将有效带动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康义说。
“消费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购买力,二是购买愿望。”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要从根子上促进消费,还得依靠政府外力实现稳增长、稳就业。无论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外贸,只有经济增长了,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才会进入消费提升的良性循环。”
“疫情三年,在‘非必要不返乡’‘倡导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两三年都未回家过年,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所以也是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一个消费旺季。”苏剑说。
苏剑分析,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阖家团圆少不了走亲访友,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等,加上一些家庭会选择在春节期间操办婚嫁事宜,家电、家具消费也会有所增长。此外,随着出行政策放宽,旅游产业也将加速回暖。
“促进节日消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政府减税、企业和商家降价。”苏剑告诉记者,消费者对价格最敏感,建议政府在春节等重要节日联合企业和商家对一些能够拉动短期消费的商品进行较大幅度降价,如生活必需品、家电、汽车及旅游产品等,而政府则为参与降价的企业和商家减免相关环节税收。一方面可以减轻商家和企业的成本,让其有降价空间,最终用有吸引力的价格优惠来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可以直接绑定消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中国消费的持续复苏态势,外媒给予普遍关注。彭博社认为,即使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正在急剧放缓,中国也可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内需求驱动复苏的故事。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评论说,随着中国不断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增长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 管筱璞
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春节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八
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据商务部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6.8%,促消费活动丰富多彩,年货等商品销售旺盛,休闲消费精彩纷呈,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
当前,各地各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在多重利好下,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成为经济主拉动力。
政策发力,增强消费意愿
恢复和扩大消费,激励政策发挥作用。春节假期,多地发放消费券,对餐饮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美团数据显示,浙江、广东等省份多个城市通过美团发放消费券后,春节假期其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杭州为例,在春节消费券发放期间,全市堂食的订单量同比增长71%,交易额同比增长80%。
近日,多个省份以召开会议或发布行动方案等形式部署工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月29日,上海召开发布会,提出将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1月28日,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透露,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设定为6%;1月27日,辽宁印发通知,明确推动消费复苏回暖,提出多元化提供消费补贴、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大对县域商业和重点商贸流通市场主体支持力度、鼓励合理住房消费等举措……
“政策发力的重点,是要有针对性地破解扩大消费面临的一些制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说,看需求侧,这几年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看供给侧,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供给和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建议,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完善设施,改善消费条件
“智能服务更加普及,跟以前拿着地图找路线相比,自驾游可是方便多了。”春节假期,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刘鑫选择了自驾旅游过大年,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到陕西西安。查找出行攻略、选择路线导航、预订酒店和景区门票,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APP完成。
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市场在春节假期明显升温,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消费条件改善进一步带动消费升级。春节旅游市场显示,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更倾向于在目的地增加停留时间,进行深度旅游。去哪儿旅行的数据显示,平台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连住3天以上的预订更创历史新高,平均入住时长同比增长3.6小时,相当于1/3的游客选择比去年多住一晚,带动了目的地城市的餐饮、交通、娱乐消费。“今年春节假期的预订情况比去年好很多,客人的入住周期都是3—5天。”途家民宿上海朴宿花园房东程先生说。
得益于不断出台的改善文旅消费条件的政策利好,长线旅游也在明显复苏。一家旅游出行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半程境内长途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0%。高德地图数据显示,用户跨省长途自驾游的人均导航距离较去年同期上升17%。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旅客春节假期出行平均半径同比增长超五成,每名旅客出行距离相较去年平均增加400公里。
专家建议,应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创新供给,增加消费场景
“对于露营爱好者来说,预制菜挺方便的。”春节假期,广东深圳的高校教师李晓一家三口外出露营旅游,提前购买了不少预制菜。李晓说,作为餐饮市场上的一种新产品,烹饪和携带更加方便的预制菜,满足了家庭聚餐和露营野餐的需求。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预制菜成为餐饮消费的热门品类,销量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文旅深度融合,市场加速回暖。今年春节假期,各地各部门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提供文旅产品新供给,推出更多符合游客口味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新消费场景加速涌现,提灯夜游、雪橇冰车、非遗表演等新玩法走俏,美团上露营地相关的餐饮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272%。
线上线下互动,餐饮人气恢复。无论是大型餐饮企业、老牌酒店,还是时尚饭店、网红料理店,都发挥各自服务优势和特色,联合团购网站开展打折促销、限时抢购、返利抵现等活动。
模式产品出新,激发消费潜力。春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时尚等成为消费者更加关注的元素。京东数据显示,主打健康概念的菜品热销。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应不断改善消费条件,更好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如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部门一道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人民日报 记者 王 珂 原韬雄 白光迪 )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